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

不公平的量尺計分



不公平的量尺計分 

希望這次可以發揮團結力量大 歡迎轉貼此文

讓 音容苑在的教育部 布在罄竹難書 扮演三隻小豬 貽笑大方

新聞 來源:聯合報 工研院 各大媒體新聞

相關新聞連結網址:

不考二次基測 考生吃悶虧

量尺不公 中研院槓上心測中心

量尺爭議》200分附近考生影響大

量尺爭議》心測中心:指美SAT也採相同計分方式

準備二次基測》二衝班爆滿 290分也報名

中研院研員究》林妙香 教育統計學博士

準備二次基測》考二次 有人進步50分

準備二次基測》家長:不考二次會吃悶虧

量尺爭議》過來人也質疑 1科錯5題進建中

量尺爭議》學者:教育部該出面了

量尺爭議》爬樓梯理論 自然科打破了

量尺爭議》基測錯一題與全對的差異

量尺爭議》心測中心:沒說配合政策

不考二次基測將吃悶虧 分發排名可能落後4000名

量尺爭議》粗心錯1題 扣重分 對嗎?

量尺爭議》量尺分怎麼調 從未公開

2007/06/20【聯合晚報╱記者王彩鸝╱台北報導】

林妙香質疑基測量尺計分公平性的研究報告上月公開後,

承受極大的「壓力」,在中研院內部就引發兩派意見,

有一派驚呼「怎麼可能」,表示難以相信;另一派則認為,

很難挑戰她的學術專業,但「茲事體大」,中研院又沒有調查權,

如果心測中心無法提出合理說明,主張行文教育部進一步調查。

據指出,林妙香這份研究報告,「該看的人都看過了」,

因為質疑國家最大規模考試的公平性,「太勁爆」了,

但因質疑的是國家主辦的最大型考試,因此多數人是「敢怒不敢言」。

有一派人認為,心測中心這麼多統計專家,「怎麼可能幹出這種事?」

還提醒林妙香要「小心」,如果是「一場烏龍」,

將賠上中研院的名譽,要她「後果自負」。

但因林妙香研究中所指,歷年基測量尺分數的調整方式,

從未公告讓考生和家長了解,也是不爭的事實,

心測中心有必要說明:「誰」來調整?調整的「依據」又是什麼?

甚至有人擔心,如果是少數人可以調整量尺分數,就容易有「上下其手」的機會。

支持林妙香的人認為,她的研究學理無從質疑,

但必須再確認她得到資訊是否仍有遺漏,以致影響研究分析和結果。

林妙香本人也在研究中呼籲基測中心的資訊應更透明化,

符合三個程序正義,

一是正確的學理應用,

二是內部計分流程應與公布於大眾的「計分遊戲規則」相符相合;

三是擇優政策隱含的名次排擠效應的資訊,應該透明化。

【2007/06/20 聯合晚報】

200分附近考生影響大 2007/06/20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王彩鸝╱台北報導】

今年一次基測社會科答對14題,量尺分數只得1分!

讓許多人開始質疑:基測公平嗎?

中研院最新公布的一份國科會委託的專案研究,以科學研究指出,

考生收到成績單上的量尺分數是被「調整」過的,計算方式是「錯誤的、不正確的」。



林妙香質疑:不公平的遊戲規則

研究者強烈質疑基測量尺計分是「不公平的遊戲規則」,影響考生權益。

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妙香,

上月16日在中研院內發表一份「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」的研究報告,

並於5月22日正式將這份國科會專案研究公布在中研院網站上。

這篇論文下了一個犀利的總結:「聯招讓考生痛苦,計分是公平;

基測讓考生更痛苦,計分是不公平的」。因事關基測公平性,已在學界引起極大的注意與討論。

中研院內部不少人看不下去了

據了解,中研院內部不少人了看了這份報告後,

也表示對心測中心的量尺計分方式實在「看不下去了」,

由於是在質疑國家最大規模考試─基測的公平性,

中研院認為心測中心有必要做說明,因此今天上午召開閉門會議,邀請心測中心的人出席。

林妙香:讓科學研究說話


林妙香於5月16日在中研院發表「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」的研究報告時,

曾邀請心測中心出席,但心測中心以「長官都入闈去了」為由而缺席。

林妙香本人則非常低調,迴避記者進一步的詢問,只說:「讓科學研究說話。」

林妙香是向心測中心申請90~93年度第一次和第二次基測電腦原始量尺分數,

以及公告的量尺分數進行高深的統計研究,

發現心測中心電腦原始輸出的量尺分數是計算到小數點第二位,

而且最高分並非設在60分;但對社會大眾公布的量尺計分變成整數。

也就是說,公布的量尺分數是經過「四捨五入」的調整。

以91年度的英文科為例,電腦算出的原始量尺分數,全部答對得64.93分,

錯一題得59.53分,但為配合量尺分最高是60 分且為整數,

結果公布的量尺得分,全對和錯一題都是60分;

當年度的社會科也出現同樣的狀況。


每個考生原始量尺分數都被四捨五入

研究指出,為了套進「1~60分」的量尺分數,

每個考生的原始量尺分數都要經過「四捨五入」,

造成有人被加分,有人被扣分。統計結果顯示,

90~93年度總分變化差距範圍依序為

「減4分至加4分」、

「減11分至加14分」、

「減9分至加7 分」及「減4分至加3分」。

其中以91年度的「減11分至加14分」影響層面最大,

亦即經過「整數化」的量尺計分,讓有些考生總分被扣11分之多,

有些則加分多達14分,加減之間分數差距最多,高達25分。

研究指出,量尺總分受到整數化調整的考生人數比率,

90~93年度間,分別為71%、94%、90%、78%,

可見影響層面之廣,最嚴重的是影響分發名次的排序。

尤其是基北區考生,考生量尺總分差1~2分,就足以影響分發到不同學校。


200分考生 足以影響上公力或私立

研究發現,量尺分數經過調整後,

考生基測成績高於280分或低於50分,名次差異不大;

但成績落在280分與50分之間,名次變化就很大。

90和91年度名次變化最大範圍約3000名,92和93年度約2500名,

足以影響考生學校的分發,「更嚴重的是,基測成績落在200分附近的考生,

名次變化足足影響其公、私立學校入學之改變」。

而三年的私立高中職學雜費至少20~30萬元,

林妙香在研究摘要中指出,這種不公平的量尺計分遊戲規則,

可造成公私立學校分發的落差,

「試想台灣已成M型的社經結構,就讀私立學校所須費用,對中低收入家庭而言,無疑是雪上加霜」。



原始分數列國家機密 不對外公布

林妙香在報告中指出,基測自90年度實施以來,

心測中心只公布答對題數與量尺分數的對照表,

而將考生的試卷原始分數分布列為「國家機密」,不對外公布;

當考生原始分數分布的「能見度」為零時,很難進行驗證工作。

她認為,基測成績作為高中職五專分發依據,

影響30餘萬國中考生的未來教育環境品質及經濟負擔,

因此基測成績計算過程應該透明化,且可受驗證。

林妙香的研究資料包括心測中心公布的90~93年度全國考生第一次、第二次基測的統計資料,

以及以90~93年度考生的基測成績,依全國18個考區按比率隨機抽樣,

各年度樣本數約3萬多筆。

【2007/06/20 聯合晚報】